“研”值拉满!这个宿舍全员“上岸”

    物理学院的曹建军、万又赫、张梓晗和种华四位同学,以各自不懈的努力,共同书写了全员“上岸”研究生的辉煌篇章。他们的故事,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无数学子的追梦之路。曹建军(左二)推免为清华大学直博生,万又赫(右二)推免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而张梓晗(右一)考取南京大学研究生,种华(左一)考取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    

         2022年的金秋,怀揣着对物理领域的无限热爱与向往,万又赫和张梓晗毅然选择了转专业,踏入了物理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的殿堂。与此同时,作为退伍大学生的曹建军也继续在物理学院深造,而种华则在大二专业分流时,同样选择了应用物理学作为自己的专攻方向。四人虽互不相识,却因缘际会,齐聚于物210,并在大三下学期搬校区前,共同约定在徐汇校区重组一个宿舍,开启了大四学习生活的崭新篇章。


修学储能,保研登峰

    大二、大三期间,他们勤勉刻苦,认真学习专业课程,成绩斐然。终于,在20249月,曹建军与万又赫凭借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表现,成功获得了推免研究生的资格。

    曹建军,这位曾经的退伍大学生,在军队中荣获“四有”优秀士兵称号,并获得嘉奖两次。退役复学后,他更是成为了图书馆的“常客”。为了弥补复学时间的迟滞和课程的生疏,他每天除了上课,便是泡在图书馆里,废寝忘食地学习。下课后,他总是拦着老师请教问题,这种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让他退役复学后一直保持着专业学习成绩第一名的骄人成绩。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保送至清华大学物理学院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万又赫,这位转专业而来的学子,面对繁复的课程和巨大的挑战,从未言弃。他制定了详细到小时的学习计划,白天穿梭于新旧专业课程之间,夜晚则在通宵教室挑灯夜读。他的努力与坚持,最终换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岛分院硕士学位的保研资格。

破釜沉舟,一战上岸

    而种华与张梓晗,虽然与推免资格失之交臂,但他们并未因此气馁。相反,他们更加坚定了考研的决心

    种华从大三开始准备考研,每天除了上课时间,都在图书馆打磨考研专业课知识。他雷打不动地背英语单词与政治知识点,中午随便在图书馆附近的食堂吃个简餐,回来趴在桌上眯一会儿,下午就继续学专业课。晚上图书馆要闭馆了,他才收拾东西回宿舍,总结当天学的内容。就这样一天天坚持下来,他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

    张梓晗同样怀揣着心中的梦想,在刚步入大三时便踏上了备考的道路。他白天认真上课,专心学习专业知识,晚上则放弃了以往的休闲时间,带上资料在教室里刻苦备考。他制定好阶段性计划后,逐步拾起丢失的知识,积累未学的内容。最终,他以惊险逆袭的方式成功考取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

    曹建军学长寄语:“用事件给自己时间轴标定,过出自己属性的精彩。”

    种华学长寄语:“身为大学生的我们面临着不同人生道路的选择,一旦选择了考研,那我们便不能再退缩,要拥有破釜沉舟、一战上岸的决心。考研是一场持久战,这不仅是一段漫长的学习经历,更是一场个人品质的修炼,无论结果如何都不能定义那个为青春发光发亮的自己。”

    万又赫学长寄语:“‘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无论是考研还是保研,都是一条长时间的战线,都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无论选择哪一条,只要你全力以赴,尽人事听天命,无论结果如何你都不会后悔。”

    张梓晗学长寄语:“考研的时光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个阶段,它让我明白了要坚定自己的选择,勇敢前行。有时候,相信自己的力量,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成长。不论选择是什么,结果如何,只要自己努力过,那一定是有意义的。”


网页发布时间: 20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