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 日,由奉贤校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学工部、教务处主办,物理学院承办的通海讲堂(第125期)在奉贤校区敬贤堂开讲。华东师范大学荆杰泰教授应邀作了题为 “基于原子系综的量子光源及其应用”的专题报告。来自我校物理学院、数学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等的近两百名师生参加了学习,报告会由物理学院党委书记钮月萍教授主持。

荆杰泰教授从近十年世界各国在量子领域的国家战略出发,向大家展示了量子信息科技的重要性。量子信息科技主要包括量子通讯、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三个方向,量子光源则是这三个方向共同的基础资源。荆教授通过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著名的EPR佯谬等传播度非常高的例子,系统阐释了量子光源的两大类型,即分离变量与连续变量的基本特征和优缺点,着重剖析了量子光源在量子科技中的核心地位。
随后,他从信息容量、节点数、保真度这几个量子信息体系的指标着手,介绍了量子光源制备对应的三个重要指标:纠缠容量、光束数量和噪声特性。通过扩充量子容量、提升纠缠光束数量、优化噪声控制等技术创新,团队成功实现了高容量、多节点、高保真度的量子信息协议,在场师生深切体会到了量子科技的突破性潜力。

荆杰泰教授在报告中深入介绍了基于原子系综的量子光源产生和优化。从物理层面简单介绍了相对强度差压缩的原理及应用,并展示了光学轨道角动量复用的连续变量双光束以及三光束量子纠缠、可重新配置的连续变量六光束量子纠缠、66光学模式量子网络、干涉诱导的量子关联增强、基于时间延迟量子干涉仪的超大规模量子纠缠等实验进展,以及高容量多通道全光量子隐形传态协议、多通道量子密集编码协议等等,这些成果将为构建真正实用化的量子信息技术网络提供解决方案。报告结尾,他指出量子科技将持续引领科技革命浪潮,呼吁青年学者投身该领域研究。

钮月萍对荆杰泰教授做客本次通海讲堂表示由衷感谢。她表示,在庆祝2025国际量子科学与技术年之际,荆杰泰教授的报告向我们充分展示了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的优秀范式。希望全体同学把握量子科技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期待更多青年才俊在量子科技前沿阵地实现科研报国理想。